目录
社会观察
识别法定优先承租权行使条件及规则的路径思考乔续宁;1-3
人类文明新形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郭悦;吴婧;4-6
高职院校学生生命意义感现状调查周丹;刘悦滋;李津桐;7-9
关于社会化过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吴晨程;姚玉洁;马静浩;程敏;吕娜;10-12
新业态用工关系的困境与破解赵宇健;13-15
以校园文化铸牢新疆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王毅韬;16-18
包容性环境邻避风险治理何以可能——基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视角唐子旺;邓集文;19-21
新时代调查研究下基层的实践理路魏松;22-24
论我国《民法典》居住权受益人范围孙佳静;王鸿;25-27
再读德沃金——权利理论的启示李帅奇;28-30
论查士丁尼一世的地缘外交政策赵陆阳;31-33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司法问题研究骆晓俊;李晓东;李茂华;34-36
探索研究
基层治理参与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双重逻辑与实践路径周琳;37-39
新时代统一战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刍议闫广琴;40-42
新农科背景下涉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协同育人研究刘君娣;巩文峰;陈琳;43-45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探源王其良;46-48
高校学生社区文化建设路径探索与研究——基于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视角刘杨青;49-51
思政教育对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价值廖丁瑶;王丹倪;52-54
以中国式现代化理论赋能青年发展的“理”与“路”黄晓川;白茂峰;55-57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范式研究蔡淑英;58-60
全过程人民民主视域下数字政协的整合作为探索刘静姿;61-63
党的二十大精神赋能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与模式探究何行宜;64-66
中医高等学府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融入“五四”爱国精神探析——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例贾令岚;67-69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行为特点及措施分析库蓝·巴拉提;任真;王丽;70-72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基层党员党性修养才银;73-75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李洪涛;76-78
高校党员干部廉政文化素养的提升策略楚晰;79-81
十八大以来党的对外工作的创新发展关朋;82-84
高校基层党组织党建品牌建设实践研究李杨阳;88-90
新时期坚持调查研究的宝贵经验与原则遵循张斌;91-93
现代化模式下中西方政党文化的比较研究朱永炀;孙忠良;94-96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研究蔡贤浩;韦伟;97-99
文教艺术
“新工科”与“OBE”融合的“测控电路”课程教学探析陈晓辉;王生怀;100-102
显隐相融、研学合一——基于“平行研究”的英美文学主题式教学模态建构柯智;103-105
体系牵引路径,全面提升军事职业教育质量效益刘曜硕;106-108
境遇与进路: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路径探究陈为化;109-111
基于“00后”大学生特点的问题预防式谈心谈话技巧探析吴秋棉;唐荣明;涂婉玲;林诗凡;112-114
高校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研究张娟;115-117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课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研究蒋丽;凌烨丽;118-120
高校基层党建融入思政育人的实践与探索——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商务学院为例许楠楠;121-123
城乡幼儿园安全教育模式的建构张文莉;124-126
以《财政学》课程教学增强大学生公共意识的培育探索粘婉清;127-129
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的《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张弦;李文立;130-132
基于OBE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新疆高校为例俞月萍;133-135
大学生心理健康特点及与思政教育结合的路径探析杨菡卿;136-138
点面结合的物理光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索洪建勋;徐宁;139-141
礼仪文化教育融入桂林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育人过程的途径探索唐凡茗;钱婉婷;142-144
工科高校美育教育优化策略研究张健;马靖萱;145-147
论《永别了,武器》中的象征意义——以雨和女主人公为例姚珍妮;148-150
“新大明轮号”沉船事件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讨汪非;彭芷懿;徐舒玲;151-153
论船政文化积极元素对我校特色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作用陈燕霞;154-156
职业院校外语专业大学生婚育观现状研究李成臻;157-159
经济论坛
新时代大学生共同富裕思想认同教育的路径优化肖菲菲;160-16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与主线李淼;陆红红;163-165
价值共创视域下高校“参与式教学”模式探究陈悦;卢继海;张亚南;166-168